当前位置:首页 > 道教典籍

道教部分经典简介

点击次数: 更新时间:2017-06-20

1.《易经》指夏代的《连山》、商代的《归藏》及周代的《周易》,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。 《连山》与《归藏》在魏晋之后,下落不明,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,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。

   其中《连山》、(80000言,相传为伏羲氏或神农所创,成书于夏朝)。《归藏》(4300言,传统认为是商代的易经)已失传,传世的只有《周易》一本。

   《周易》,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,内容包括《经》和《传》两个部分。《经》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,卦和爻各有说明(卦辞爻辞),作为占卜之用。《周易》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,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《易传》。《传》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,统称《十翼》,相传为孔子所撰。

   《周易》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,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,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,天干地支五行论,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。

   《周易》主要有8卦:乾卦、坤卦、震卦、艮卦、离卦、坎卦、兑卦、巽卦。

   误区

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,周易就是易经。其实是错误的,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,易经包含了周易,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:

《周易》,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,他研究《易经》所作的结论。我们儒家的文化,道家的文化,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《易经》以后,开始发展下来的。所以诸子百家之说,都渊源于这本书,都渊源于《易经》所画的这几个卦。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。一、《连山易》,二、《归藏易》,三、《周易》。

 

 

2.《道德经》: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等,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,也是道家思想产生的标志性著作,分上下两篇81章五千言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其主旨归结为“道法自然、无为自化”。通行本为王弼本,20世纪和21世纪初通过考古又发现了马王堆帛书本、郭店竹简本和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《老子》,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,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“老子”年代推算,成书至少在战国中前期。

 

3.《庄子》:又名《南华真经》,最早提出“天人合一”的命题,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。书分内、外、杂篇,原有五十二篇,通行本为郭象本,仅三十三篇。全书“以卮言为蔓衍,以重言为真,以寓言为广”,汪洋恣肆,变化无端,对后世道家思想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有极大影响。与《冲虚真经》、《通玄真经》、《洞灵真经》合称“四子真经”。

 


4.《列子》:又名《冲虚真经》,描述了很多仙境的神奇景象。 汉书《艺文志》著录《列子》八卷,今存八篇,是东晋张湛所辑 。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,如《黄帝神游》、《愚公移山》、《夸父追日》、《杞人忧天》等,读来妙趣横生,隽永味长,发人深思。  

 

5.《文子》:又名《通玄真经》,传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,主要解说老子之言,阐发老子思想,继承和发展了道家“道”的学说。同时兼采百家之言,对儒家仁义道德思想也多有吸收。前人认为今本系汉唐之间的伪书,或认为抄袭《淮南子》的西汉后期作品。但是1973年河北定县汉墓中,曾出土《文子》的残简,确证了《文子》为西汉时已有的先秦古书。

 

 

 

6.《亢仓子》:又名《洞灵真经》,或称《亢桑子》。唐人王士元撰。摘录《庄子》等古书政编而成,假托战国人庚桑子所作。唐天宝中专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。原本三卷,合为一卷。书中文字多古文奇字,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。道教奉为“四子”真经之一。

 

 

7.《太平经》:黄老道的主要经典。关于该书作者,今已不可考。据史料记载,原书本为170卷,但今本仅存57卷。《太平经》作为黄老道的著作,是以老子等黄老列庄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。但是它成书于东汉中晚期,所以书中的思想也受到当时的汉代谶纬神学的影响。《太平经》是道家从老庄思想演化为宗教的重要文献,主要是把阴阳五行和老庄结合,同时又披上了神话的外衣。

   《太平经》的思想基本上保持了老子的观点。在对万物的认识方面。继承先秦两汉道家元气论的哲学思想,认为世界的本原是“元气”,事物都是由“元气”变化生成的,同时还提出“太阳、太阴、中和”的“三合相通”观点。在政治和社会道德方面,政治上主张平均财富。修持上主张反本。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,社会道德上提倡“忠孝”。同时,它还进一步提出“天人合一”的唯心主义观点

 

8.《黄帝帛书》:1973年末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发现的四篇古佚书,分别是《经法》、《十六经》、《称》、《道原》。原来和《老子》乙本合抄在同一卷上的。很多学者认为它就是和《道德经》一起并称为黄老道家两大经典的《黄帝四经》。

 

9.《管子》:大约成书于战国(前475~前221)时代至秦汉时期,内容很庞杂,包括法家、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名家、兵家和农家的观点,刘向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将其列为道家著作,当时有86篇,今本实存76篇,其馀10篇仅存目录。

 

10.《吕氏春秋》:是战国末年(公元前221年前后)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,又名《吕览》。内容驳杂,有儒、道、墨、法、兵、农、纵横、阴阳家等各家思想,所以《汉书·艺文志》等将其列入杂家。但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,融合各家学说,为现实社会服务。《吕氏春秋》的名言:“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。”

 

11.《鹖冠子》:先秦道家及兵家著作,《汉书‧艺文志》云作者为“楚人”。和其它黄老道家书籍一样,本书以黄老刑名为本,兼及阴阳数术等学,同样具有杂采百家的特点,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。另外,《鹖冠子》记载了战国末年庞暖率军击败燕军的战役,所以在军事史上也有一定地位。

 

12.《淮南子》:又名《淮南鸿烈》,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、苏飞、伍被等共同编著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列《淮南子》为杂家,实际上,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吸收诸子百家学说,融会贯通而成,是汉初黄老道家的代表作。《淮南子》的名言:“古之置有司也,所以禁民,使不得自恣也;法籍礼仪者,所以禁君,使无擅断也。”

 

13..《阴符经》:又称《黄帝阴符经》。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。黄帝为假托之名。一说成书于北朝拓跋魏时期,传书分上、中、下三篇。该书言简意赅,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。

 

14.《黄庭经》: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,它包括《黄庭外景经》和《黄庭内景经》,统称《黄庭经》。传说是西晋王朝(公元265-317年)时天师道著名的女道士魏华存创作的。据考证应是男仙所著。

   其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以言养生,是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。但因其行文隐晦,多设喻,所以当时只在上层士人中流传。对后来的医药学,解剖学,养生学有巨大的影响与发展推动。

 

15.《上清大洞真经》:一名《三十九章经》,由《黄庭经》发展而来,道教上清派的代表经典,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,说若得《大洞真经》,不须金丹之道,读之万遍,便可成仙,因此历代传授不绝。自来有不同的传本,一般以《上清大洞真经》六卷本和陈景元《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义》为真传本。

 

16.《玉皇经》,全称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》,有3卷。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。经文由《清微天宫神通品》、《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》、《诵持功德品》、《天真护持品》及《报应神验品》组成。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的神话。有多种注本,收入《正统道藏》和《道藏辑要》。

 

17.《三皇经》,也称《三皇文》、《三皇内文》,即为《天皇文》、《地皇文》和《人皇文》的合称。传说三国时有位叫帛和的人得之于西城山石壁。以后晋人郑隐授予了,弟子葛洪。因为相传此经文在小有之天玉府之中,故也称《小有三皇文》,又名《小有经》。还有一种记载说是葛洪曾从一位叫鲍靓的那儿受得《三皇文》,称《大有三皇文》,也叫《大有经》,意即谓此经秘藏在大有宫中。

 

18. 《周易参同契》,东汉魏伯阳著。简称《参同契》,全书共约6000余字,基本是用四字一句、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。该书假借《周易爻象论述作丹之意,研究养性延年,强己益身。所谓“丹”,据近人研究,是指人身体内部的能量流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全书以「黄老」参同「大易」来指导炼外丹,以乾坤为鼎器,以阴阳为堤防,以水火为化机,以五行为辅助,以玄精丹基等等,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,为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籍。

 

19.《悟真篇》,北宋张伯端撰。考该书以诗、词、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。为内丹之学,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,自汉魏伯阳揭其端,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。唐宋以降流衍日繁,蔚为大观。宋张伯端承钟、吕之学,祖述黄老,仿效《周易参同契》,著为《悟真篇》,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。

  《四库全书·总目提要》谓之:“是专明金丹之要,与魏伯阳《参同契》,道家并推为正宗。”

  《悟真篇》与《周易参同契》、《老子河上公章句》、《黄庭经》并为中国古代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。

20.《抱朴子内篇》:东晋葛洪所撰,分为内、外篇。今存“内篇”20篇,论述神仙、炼丹、符箓等事,“外篇”50篇,论述“时政得失,人事臧否”。“外篇”中《钧世》、《尚博》、《辞义》、《文行》等篇中还涉及有关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。全书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神仙家的理论,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,并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,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。

 

21. 《云笈七签》:北宋张君房辑。一百二十二卷。天禧三年(1019年)张君房编成《大宋天宫宝藏》后,又撮其精要,包括经教宗旨、仙真位籍、斋戒科仪、服食炼气、养神守一、内外丹法、方药符图、赞颂诗词、神仙传记等,辑成本书。道教称书箱为“云笈”,道书分为三洞四辅,总称“七签”,故名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赞此书:“类例既明,指归略毕,纲条科格,无不兼赅。《道藏》菁华,亦大略具于是矣。”其中收存了大量汉唐以来的养生文献。如收载气功著作达百种以上,功种功法有五百种。不少养生方药也很有价值。收入《道藏》第677至702册,《道藏辑要》参集、井集及《四部丛刊》。

 

22.《高上玉皇心印妙经》:也称《无上玉皇心印妙经》,简称《玉皇心印经》或《心印经》。《玉皇心印经》是道士每日功课必诵经典,是修道之径路,是“命功”修炼功法。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,小则有益身心,大则证道登真。诵持不退,不但能开通妙理,渐悟真诠,且能感格高真上圣,资助道力。

 

23.《灵宝度人经》:全称《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。 是一部包含象数易学内容的道教神学作品, 其哲学思想较为贫乏。被后世明代《正统道藏》列为开篇经书。号称群经之首、万法之宗、一切一法界之源头。是道教正一三山符箓灵宝派的核心经典。继承《道德经》“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”等等慈爱思想,宣扬”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”、“齐同慈爱,异骨成亲,国安民丰,欣乐太平”等非常典型的道家思想。

 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《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》
版权所有:扬州市道教协会 地址:扬州市邗江区史可法东路42号 免责声明:本网站转载内容意在宣传 如有侵权 请致电本网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苏ICP备17004248号-1 技术支持:百特网络